12月7日,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(簡稱中俄東線)泰安—泰興段正式投產,中俄東線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(tǒng)在江蘇泰興正式連通,我國東部能源通道全面貫通,實現“北氣南下”、俄氣入滬。在這段工程750公里的管線中,管道局承擔4個標段共計317.5公里的建設任務,占全線工程量的43%。同時,承擔全線的設計工作和建設SCADA(數據采集與監(jiān)視)等任務。
中俄東線是我國首條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、X80高鋼級、12兆帕高壓力等級,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,也是我國第一條智能管道建設的試點項目。泰安—泰興段的投產,使中俄東線試驗段、北段(黑河—長嶺)、中段(長嶺—永清)、南段(永清—上海)分段核準、分期建設的“拼圖”進一步完整。在中俄東線建設過程中,管道局提供設計、施工、物資采辦等全流程、全產業(yè)鏈支撐。
科技成果全力保障戰(zhàn)略工程。在中俄東線,管道局自主研發(fā)的CPP900自動焊機、機械化補口裝備等新裝備、新工藝、新技術全部應用于管道施工各環(huán)節(jié),提升了國產管道施工裝備水平;全自動焊裝備的首次成功應用,保證了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;最新一代管道補口自動化除銹設備國內首秀,提高了管道建設智能化的含金量……一系列科技成果助力破解高寒凍土地區(qū)全自動焊難題,攻克了黑龍江盾構、嫩江盾構、沂河盾構等大型穿越控制性工程,實現了水網、山地、沼澤等高難度工況施工。
數字成果全程護航工程建設。管道設計院參與了中俄東線前期可行性研究,并承擔初步設計、施工圖全部設計工作。管道設計院采用數字化設計云平臺,大幅提高了項目設計質量。同時,從設計源頭實行了標準和數據的統(tǒng)一,用技術創(chuàng)新引領我國長輸管道步入大輸量智能化的新時代;通過優(yōu)化路由方案,從設計源頭減少施工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擾動,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;借助智能移動終端、智能感知設備、電子標簽等工具,實現了施工的可視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管理,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。